5穷不穷!A股5月领涨全球的密码在6月继续适用
发布时间:2022-06-01
摘要: “5穷”不穷!5月31日的5月收官战,三大指数集体大涨,不知不觉已经五连阳,个股再现……

“5穷”不穷!5月31日的5月收官战,三大指数集体大涨,不知不觉已经五连阳,个股再现百股涨停板。外资爆买了138亿,为年内第二高!而从整个5月来看,沪指全月上涨4.57%,深成指上涨4.59%,创业板上涨3.71%,其中科创50更是涨了近10%,领跑全球。5月大A如此给力主要原因就是在外部相对无重大变因之下,国内稳经济稳就业的政策出台力度和密度远超预期,成为主导5月行情的主旋律。

微信图片_20220601075841.jpg

5月市场热点的一个最大特征同样如是:稳经济政策推动下的“困境反转+妖股轮动”。整个5月份,从刺激基建、到放松地产、再到汽车下乡,国企改革!以及最近的复工复产,拉动白酒、医美、消费电子等。可以说,5月份政策市特征突出至极,稳经济稳就业政策往哪儿吹,大A就往哪儿炒——鉴于稳经济成效还远未彰显,我们认为,这一特征大概率将在6月份继续延续。

我们注意到,从目前最新的一些政策动向看,新能源车、氢能源、锂矿等赛道股享受的政策催化仍在逐渐增多,6月是可以进一步强化关注的;昨天(5月31日)市场最大的亮点,就是以苹果产业链为代表的消费电子开始反攻,从顶层对促消费的重视来看,类似深圳推出买手机、电脑等补贴15%的政策在其他地区也可能效仿,消费电子也不会是一天的行情;此外,虽然欧盟超预期就“禁俄油”达成折中版的方案共识,但预计国际油价易涨难跌,煤炭和石油开采板块、粮食概念在6月份也恐怕在高位继续创新高。

上交所要求进一步降低市场主体成本,将强化增量资金入场预期

据悉上交所的这一降成本政策具体有三方面:一、自7月1日起至2023年6月30日,将交易单元使用费收费标准由原每个交易单元每年4.5万元下调至每个交易单元每年3万元。二、指导下属上证所信息网络有限公司免收今年上证路演云服务和上证链服务费用。三、指导下属上交所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优化交易行情类产品服务定价结构,调整整合交易行情接入线路、交易行情网关、交易单元流量费等项目,进一步降低行业成本。

简单说,就是要把市场投资主体的交易单元使用费、路演云服务费、使用交易行情信息的费用等固定费用进行下调,而目的显然是鼓励更多市场交易主体入市,并且活跃市场的交易规模热度,这将显著强化股市的流动性增量入市预期,对股市整体的指数上行和热点扩散都是有利的。

5月制造业PMI有所改善,稳经济预期将在6月持续增强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5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6%,虽低于临界点,但比上月上升2.2个百分点。这意味经济下行压力仍较大,不过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以及稳增长政策的持续加码,我国制造业总体景气水平较4月有所改善。

从分项指标看,5月制造业生产、新订单、原材料库存、就业和供应仍处于临界点下方,但较4月均有所回暖。其中在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复工复产的逐步推进下,5月生产指数(49.7%)比上月回升5.3%;并且在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打通物流和产业上下游衔接堵点政策落实下,5月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44.1%)较上月回升6.9%。

从行业来看,调查的21个行业中PMI位于扩张区间的行业由上月的9个增加至12个,显示制造业景气面正不断拓宽。其中汽车、化学纤维及橡胶塑料制品等行业生产指数较4月上涨超10个百分点,升至扩张区间,主要得益于复工复产的稳步推进及促消费政策下的需求回暖。

值得注意的是,保供稳价发力带动能源和基础原材料增速继续回落。数据显示,5月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55.8%,低于上月8.4个百分点,但仍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制造业成本压力仍大;出厂价格指数为49.5%,低于上月4.9个百分点,年内首次降至收缩区间,表明工业品销售价格总体水平回落。

展望后市,在政策的支持下,国内生产环境积极因素正不断增多,我国经济水平有望持续改善。一方面,上海于6月1日起将加快全面复工复产,相关行业供应链将有大幅改善,比如汽车零部件;另一方面,日前国常会部署了涉及到财政、稳产业链供应链、促消费、能源安全、稳就业等多项政策,随着相关政策不断落实,国内经济回暖可期。

落脚到A股市场,随着国内疫情缓解叠加稳增长政策的逐步落地,助于市场风险偏好回升,积极把握疫后复苏以及稳增长主线,如汽车零部件、快递物流、餐饮旅游、基建、地产等。

新一轮汽车下乡活动启动,6月或显著拉动新能源车消费

据工信部、财政部等四部委通知,正式开展新一轮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后续还将组织家电、绿色建材下乡等活动,进一步促进大宗商品消费。

分析指出,购置税之前已经提过,但这次细则出来,有两大超预期:一是覆盖范围广,排量2.0L及以下,价格不超过30万都能享受优惠,比前两次力度大;二是从6月1日就开始实施,比比预期的下半年开始早。

微信图片_20220601075810.jpg

对要买车的人来说,吸引力还是不错的,比如你买个20万的家用车,购置税减少50%,就等于降了1万块!机构预测,这个大招能拉动200万辆的销量。尤其是对新能源车消费刺激作用可能更大。

近期汽车行业受疫情影响下呈现出供需两弱的局面,但新能源车却展示了强大的韧性。2022年4月新能源汽车销量29.9万辆,同比增长44.6%,1-4月累计销量155.6万辆,同比增长112.2%。因此,在刺激汽车消费的热潮中,新能源车被寄予了厚望,近期国家及地方关于促进新能源车消费的政策密集出台。

从地方看,上海市宣布年内消费者置换纯电动汽车每辆可获1万元财政补贴,广东、深圳市给予新购新能源汽车最高补贴每辆1万元等,湖北、山东、无锡、长春等多个省市也都出台新能源汽车专属或者包含新能源汽车在内的汽车消费刺激政策。

从中央看,日前国常会部署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600亿元购置税,叠加本次备受期待的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正式落地,未来新能源车需求有望获得提振。

复盘2021年的新能源汽车下乡政策,效果十分显著。数据显示,2021年新能源汽车下乡车型共销售106.8万辆,同比增长169.2%,比整体市场增速高约10个百分点,贡献率逼近30%,反映出了政策对于农村新能源汽车消费巨大的撬动效应。

展望后市,新能源汽车下乡有成功经验,或将成为促汽车消费的重要落脚点,预计该政策将在更大范围进行推广,有望成为今年新能源车销量的重要支撑。

据机构测算,假设2022年新能源车下乡规模较上年同比-10%/0%/+10%/+20%/+30%,对应销量规模分别为96万/107万/117万/128万/139万辆,占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 (假设500万辆)的19%/21%/24%/26%/28%。

总之,随着国家及地方陆续出台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政策,受疫情压制的需求有望实现得到有效释放,预计短期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实现快速回升,相关车企有望持续受益。

两部门召开氢能专题座谈会,氢能基建板块有望提速

日前,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组织召开推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系列座谈会。会议重点研究了加氢站建设审批、运营管理、安全监管相关政策,以及标准规范制定、核心技术装备创新等情况,并对推动加氢站规范有序建设提出意见建议。

氢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二次能源,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此次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共同召开氢能系列专题座谈会,重点布局细分赛道加氢站的建设,有望推动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快速落地,带动产业发展。

加氢站为氢能基建重要一环,国家和部分地区均明确规定了加氢站建设数量和节奏。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的《节能及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中提出,加氢站保有量目标在2025年达到1000座;北京、广东、山东、河北等分别提出到2025年建成加氢站74、300、70、50座。截至2021年底,国内共建成加氢站207座,政策大力支持下,加氢站建设有望提速。

目前加氢站处于产业发展的前期,政府补贴是推动建设的重要因素。加氢站的建设中设备购置的费用大约占总投资额的40-60%左右,而且主要依赖进口。不过,目前加氢站设计建造的三大关键设备:45MPa 大容积储氢罐、35MPa 加氢机及 45MPa 隔膜式压缩机均已实现国产化。随着技术进步和规模效应,加氢站的建设成本有望至少下降50%。

从产业链来看,设备材料领域与施工建设领域有望充分受益。设备材料:氢气压缩机、高压储氢罐、氢气加注机是三大核心装备,在加氢站成本中占比达45%,随着国产进程加速,有望充分受益;施工建设领域:涉及加氢站建设、设计、运营等环节一体化运营服务商优势凸显。

展望后市,稳增长发力,加氢站成为能源新基建重要一环,未来市场空间广阔。据机构预测,2025/2030年全国建成加氢站1000/5000座,十年保有量复合增速44%,累计市场规模达120/600亿元。

落脚到A股市场,随着政策不断加码,以及技术逐渐趋于成熟,氢能基础设施建设有望提速,加氢站设备材料提供商和施工运营商有望充分受益。

欧盟超预期就“禁俄油”达成共识,但国际油价易涨难跌

欧盟5月31日达成的只是一个妥协折中版的对俄能源制裁方案。禁令主要涉及对通过海上的石油供应,但通过管道供应的石油暂时例外。这主要是为了照顾以管道进口俄油的匈牙利,之前匈牙利坚决制裁俄油。

尽管这是个妥协版的制裁方案,但仍是超预期的,因为此前欧盟理事会官员是认为由于匈牙利、斯洛伐克的坚决反馈,制裁协议达不成。欧盟高官称达成的这个制裁方案将立即覆盖三分之二欧盟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而到今年底前将使欧盟自俄罗斯进口的石油量在今年底前被削减90%。因此这一超预期消息对油价或许会有短暂的抑制影响。

但很快市场就会意识到,无论欧盟对俄能源的禁令能够多大程度落实,都无法改变国际油价在高位再创新高的趋势。因为禁令会加剧全球能源供应的短缺局面,无论是欧洲还是南美、亚太等国将遭受更严峻的通胀以来。有分析甚至指出,新旧能源转型中,原油需求仍在增长,全球将持续多年面临原油紧缺问题,2022年国际油价迎来上行拐点,中长期(3-5年)来看油价将长期维持高位。

具体到A股板块题材,在高油价水平下,上游开采行业最为受益,把握两类概念:1)油服板块:参考上一轮油价周期(2018年油价从65美金涨至85美金),油服股的股价2019年全年保持亮眼;2)一体化石油巨头。

比亚迪洽购6座非洲锂矿,预计强化盐湖提锂原料涨价预期

芯片和锂电池在过去两年中因缺产导致的涨价潮,倒逼国内锂电池生产企业加快打通整个上下游产业链,其中,大举买锂矿就是诸多锂电池企的最直接的应对上下游齐涨价压力的对策。而这也让上游的“盐湖提锂”材料概念鸡犬升天跟着锂电池一起大涨。

比亚迪作为国内锂电池龙头,行业影响力不容忽视,其公告对锂矿的大举买入,那么在股市预期层面,首先对其自身降成本、增厚利润率方面预期无疑会非常可观。同时恐怕也会带动其他锂电池企业跟随布局上游锂矿资源的预期,对A股“盐湖提锂”原材料概念形成新的催化预期。

多家巨头或发布AR/VR设备,国内供应厂商有望受益

苹果产业链带动消费电子5月31日领涨,而苹果公司官宣,苹果一年一度的线上开发者大会WWDC22将于北京时间6月7日凌晨召开。而苹果发布的活动海报显示,其中一名开发者佩戴了一副眼镜,可能说明苹果将会在大会上推出首款VR/AR眼镜——这意味着消费电子概念不会是一日游行情,并可能扩散到很有一段时间未表现的虚拟现实、元宇宙概念上。

微信图片_20220601083605.png

据报道,本款产品的定价可能在1000到3000美元之间。而设备一直是AR/VR产业链的关键环节,至今尚缺一款风靡全球的爆款产品,一旦苹果产品正式落地,或掀起部分高端玩家的消费热潮。

与此同时,索尼PS VR2的组装商和几家零部件供应商将在2022下半年开始量产,出货量约为150万件。该产品将由歌尔代工,芯片供应商是联发科,透镜供应商是Genius,而OLED面板供应商则是三星SDC。

当下,AR和VR头显市场正飞跃式增长。IDC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AR/VR头显出货量达1123万台,同比增长92.1%,其中VR头显出货量达1095万台,突破年出货量1000万台的行业重要拐点,2022年预计整体VR设备的出货量约为1500只。国内,Pico、大鹏等品牌走在前列。

展望后市,随着多款VR产品的迭代,行业步入高速增长期。据机构预计,2024年终端出货量超7500万台,五年期间出货量复合增速约为86%,其中VR、AR 增速分别为 56%、188%,预计2023AR终端出货量有望超越 VR。

对于A股市场而言,多家国内厂商已经打入头部品牌的供应链,包括提供整机解决方案的歌尔股份、立讯精密,提供光学组件的舜宇光学科技、水晶光电、蓝特光学等企业。

标签:
股权项目更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