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化浪潮掀起,医疗器械或迎“黄金配置期”
发布时间:2022-09-29
摘要: 国庆节前医疗器械板块热度不减,9月29日,医疗器械板块再现普涨行情,连续三日领涨……

国庆节前医疗器械板块热度不减,9月29日,医疗器械板块再现普涨行情,连续三日领涨大市。实际上,去年下半年医药板块逐步跌入谷底,疫情高基数、集采干扰引发的市场回调让不少投资者闻“药”色变。而如今医疗器械却有了明显的底部反弹趋势,原因为何?后疫情时代,医疗器械的机会又在哪里?

珞珈投资分析认为——

近期政策利好频发是医疗器械板块走强的主要原因。

从政策方向看,医疗器械国产化一直是政策鼓励的重心。目前我国部分医疗器械已实现国产化,未来体外诊断设备和内窥镜两大细分有望成为国产替代的核心主力。

为何近日医疗器械迎来反弹?

9月以来,近一年一直处于调整状态的医疗器械板块迎来诸多政策利好,板块也迎来了大爆发。

近期的政策利好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创新医疗器械暂时豁免集采,为国产创新器械提供了空间;

2)种植牙价格调整好于预期(相较医疗服务平均价格6000元下调25%,整体降幅温和);

image.png

3)我国首台国产质子治疗系统获准上市,标志着我国高端医疗器械装备国产化又迈出一步;

4)国家组织骨科脊柱类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平均降价84%,过去脊柱手术在国内渗透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此次降价后脊柱类手术量有望实现快速增长,国产品牌有望凭借性价比优势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5)国家卫建委近日发布开展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的通知,对医疗机构设备购置和更新改造新增贷款实施阶段性鼓励政策有望阶段性释放医疗机构采购需求

6)“十四五”期间,国家将支持各地建设120个左右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今年年底前将基本完成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的规划布局,启动相关项目建设,长期看医疗器械需求仍旺盛

后市来看,经过长达一年多时间的大幅回调,我国医疗器械板块已经处于低估值、低配置状态。随着政策端不断释放积极信号,疫情防控也得到显著进展,医疗器械有望迎来新一轮强势期,当前板块配置性价比极高。

image.png

什么方向最好呢?

医疗器械国产化是国家政策重点鼓励方向,体外诊断设备和内窥镜有望成为国产替代的核心主力。

从产业结构看,国内医疗器械产品仍以中低端为主,竞争格局较为分散,高端医疗器械主要依赖国外进口,欧美占据近8成。整体看,我国医疗器械国产化率仅为33%。

因此,医疗器械国产化一直以来是国家政策重点鼓励的方向。在政策层面,国家和地方持续推进“进口替代”,从鼓励国产到优先国产,再到现在的采购国产,政策为国产设备厂商提供了一个更加有利的竞争环境。

近期的政策更是为国产设备厂商的发展提供了优渥的土壤,这些政策也是前瞻性的标志,预计将来会有更多相关政策出台,为国产设备厂商带来更多的政策红利。

在政策的支持下,近年来国内的部分医疗器械产品已经实现了国产化(国产市占率超50%),比如监护仪、冠脉支架、心脏封堵器等,但许多细分领域的国产替代空间依然广阔。那么,下一个在未来有望完成国产化的赛道有哪些呢?我们最看好这两个细分:

1、体外诊断设备:

体外诊断设备就是通过检测试剂等外部检测设备的诊断仪器,比如我们常见的血液检测、尿液检测、微生物检测等。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以及居民消费的升级,体外诊断设备进入了“量价齐升”的黄金时代,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远高于全球仅个位数的增长。

当前市场基本被海外品牌垄断,瑞士的罗氏集团、德国的西门子、美国雅培和美国的丹纳赫四大金刚占据市场超过8成的份额,国产化程度较低。

2、内窥镜

内窥镜经过人体的孔道或者手术切口进入体内,能观察X光看不到的异常部位,比如胃镜、肠镜、心脏支架手术等。随着微创手术的普及,内窥镜需求在不断提高,医用内窥镜是全球医疗器械市场增长最快的板块之一。

内窥镜又分为硬质镜和弹性软镜,日本和德国的设备在全球具备垄断地位。我国硬质镜国产化率不足10%,弹性软镜国产化率不足5%,在医疗设备里是国产化提升最为迫切的细分分支。

 

 

 

标签:
股权项目更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