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前最后四个交易日的股市内外预期都是在改善的。内部,部委和地方政府继续加速出台政策,强化十万人大会奠定的政策底,尤其上海全市全面复工复产,出台经济恢复和重振方案50条政策,预计对国内稳经济会具有显著的信心增强预期。外部,一直偏鹰的美联储突然释放出紧缩放缓信号,在5月议息会议纪要披露后,市场普遍预计加息将在Q3(6月和7月议息会议之后)放缓,并可能在Q4停止。
综合而言,节前四个交易日依旧应围绕稳经济政策节奏,紧跟具体行业政策利好调仓换股,轻指数重行业个股。
上海印发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方案50条,两大板块大有看点
随着上海实现社会面全部清零,并已经开始逐步解除风控。上海正在加速刺激经济复苏以弥补之前封控期造成的损失。5月29日上海市印发“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包括八个方面,50条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主要围绕助企抒困、稳就业、促销费、扩投资、稳外贸等展开。鉴于上海6月1日即将迎来全面解封,这为《方案》落地之后快速见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本轮上海疫情封控时间较长,影响范围较大,预计《方案》发布后将加快执行,这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推动区域经济快速恢复。
就对股市层面的预期影响来看,有两个领域是最值得关注的。
一是上海复工复产“50条”提出年内完成中心城区成片旧区改造,年内新启动8个以上城中村改造项目。中心城区旧区改造联动政策推广至五个新城。
从各行业城镇就业人数看,2020年全国建筑业为2153万人/占比12.6%,仅次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房地产为525万人/3.1%。
可见,对疫后必然“奋起直追”的上海来说,“有效投资”也是稳GDP/稳就业的“快速有效抓手”!这对上海本地建筑/开发企业而言,大概率是要喝头啖汤的!
此外,这个周末,官媒披露,多家银行已收到有关部门最新窗口指导:月度新增贷款要超过去年同期,银行要应贷尽贷,同时加快已授信贷款的放款速度。据悉,进出口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浙商银行等已号召全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那么按照现在高速的“政策落实节奏”,各地基建项目或在6月密集上马,上海尤其会凸显加速度,以商业银行高拨备/低不良的底蕴,6月(社融/信贷数据)有望“超去年同期”。
二是除了对餐饮、零售、旅游、民航等线下消费各种减税纾困免房租外,更重要的是工矿企业复产,上海已经宣布6月1日起取消企业复工复产白名单!也就是全市全线复产而不再只是白名单内的企业复产,而上海刺激的重头之一就是汽车产业,特别是新能源车。
上海宣布年内新增非营业性客车牌照额度4万个,置换电动车每辆补贴1万。刺激本地新能源车消费的意图非常强烈。实际上,为了促进汽车消费,近期汽车下乡、阶段免征购置税、以旧换新、地方补贴等相关政策陆续出台,预计将给汽车整车消费带来一定的拉动作用。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强势复苏的另一个信号是。据悉目前特斯拉上海已从之前单班制实施双班制,6月产量有望全面恢复正常。这一消息表明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已经迅速在恢复到疫情封控前的状态。
考虑到4月份上海及周边区域的新能源车产销出现了断崖式下跌,恢复后也意味着在数据上可能是数倍的环比增长,叠加新能源车此前大幅调整后的估值优势,这是会强烈刺激股市新能源车赛道股的触底反弹预期的。
军工国改有大动作!内外利好共振、持续关注
据悉,控股股东均为军工央企中航工业集团旗下的两家A股上市公司中航电子和中航机电,已正式公告称将以换股吸收合并的方式组成一家新的航电系统公司。
由于此前这两家公司就分别是中航工业下属的航空电子系统具备垄断地位的重点供货商,,和航空机电系统业务的专业化整合和产业化发展平台。在吸收合并之后,一来可以理顺双方关系从之前的竞争关系变成强强整合,另外也会更进一步强化新公司在军工航天领域的垄断地位份额。将形成唯一的机载系统上市平台,诞生新的千亿级军工上市公司。
从历史上来看,军工国企的军改由于基本上属于强化细分领域垄断地位,股市反馈一向都非常强烈,此前西仪股份就因军工国改而股价暴涨。公司在去年12月宣布拟购买兵器装备集团所持有的建设工业100%股权后,股价随后强势走出十一连板。此次可以期待类似的可能性。
实际上,5月27日的股市已经对此热烈反馈,国改概念掀起涨停潮,其中军工分支的航天晨光、中天火箭等强势涨停。而被传合并的两家公司中航机电和中航电子盘中均一度触及涨停。
如果再考虑到外部,当前俄乌地缘冲突仍在激烈进行中,而拜登祭出的印太经济框架、在湾湾问题上玩挑衅等,也在恶化中国周边的安全形势,而我方也争锋相对以军演、联合巡航等回应,军工板块可以说当前内外都有超强催化剂,持续获表现的概率极高。
玻璃市场开启新一轮涨价潮,行业有望迎来估值修复
5月28日,湖北明弘玻璃、中玻控股威海基地、中玻控股宿迁基地、湖南巨强玻璃厂销售部、吴江南玻玻璃有限公司等多家玻璃生产加工企业,同时对外发布了涨价函。多家企业均在涨价函上表示,由于近期原燃材料成本上涨,公司决定从6月1日起上调玻璃价格。
预计涨价消息也将直接催涨A股的玻璃板块。据悉,随着玻璃价格不断下跌,大多数玻璃现货已进入亏损状态,成本端对价格的支撑作用将逐渐增加,价格下跌阻力将明显增强。近期工业用天然气价格有所调涨,玻璃成本线上移,本轮玻璃企业提价更多是企业成本压力较大。但需注意的是,成本端对当前价格的影响更多是限制深跌的空间和下跌的节奏,价格的决定性因素仍在于供需端。
从需求端来看,地产销售尚未企稳,房企资金制约玻璃消费。玻璃下游最主要是房地产行业。今年以来,房地产行业持续下行,与玻璃需求最相关的指标竣工面积增速也大幅下滑。受房企资金紧张的影响,玻璃需求恢复缓慢,下游深加工厂按需提货,订单天数14.7天左右,环比上升2天。
从供给端来看,产出相对稳定,企业库存维持高位。受近几年玻璃行业高利润影响,2022年以来玻璃产能维持高位水平,数据显示,本周企业总库存7461.24万重箱,环比上涨2.14%。不过,由于部分厂家临近亏损叠加库存高企,复产产线不断延后,超期服役的生产线较多。截至5月24日,2022年国内浮法玻璃产线共有8条放水冷修,日熔量共减少4350吨。
短期来看,目前正是玻璃需求淡季,需求偏弱而库存高企下,玻璃价格或仍将偏弱运行,不过,当前现货价格跌破成本价,成本支撑逐渐增强,价格下跌空间或较为有限。
中长期来看,下半年随着地产调控力度不断加大,竣工需求及房地产销售预期进一步企稳向好,玻璃需求增加的概率较大。同时,随着华东华北东北整体疫情防控情况的好转及全国物流运输的畅通,疫情对玻璃现货的冲击最严重的时刻已经过去,后期库存有望见顶回落。中期玻璃价格存在阶段性反弹的机会。
落脚到A股市场,从基本面的角度看,玻璃企稳回升的态势正在形成,玻璃深加工龙头企业有望迎来估值修复。
楼市继续放大宽松,但矛盾仍在销售数据改善不明显
地产行业继续释放宽松政策,一个是西安市也加入松房贷行列,宣布新房首付比例最低降至20%,另一个是,监管首次明确给民营房企提供增信。
据悉,碧桂园、美的置业等房企正推进与中债信用增进公司的合作。此前两周,碧桂园,龙湖、美的置业和新城控股等,在发行公司债的同时,还发行了包括信用风险缓释凭证(CRMW)、信用违约互换(CDS)等在内的信用保护工具。这是CRMW推出以来首次,也是2018年交易所落地信用保护工具以来,首次被应用到民营房企上。而在5月17日之前,民营房企已67天没在公开市场上融资。
不过,楼市现在面临的首要问题仍然是刺激政策对销售的正面影响不够彰显,全国商品房销售仍然在显著回落,在销售数据好转前,地产股只有在强政策刺激出台时才会短暂表现一下,分析认为,地产板块“要在完成估值塌陷”之后才能真正回归。即期而言,反倒是给房企提供“增信/融资服务”的金融/服务机构(增信,评级),乘势发展服务新时期需要的“房地产金融”会率先得到“政策红利”!
政策出手,煤炭和新冠检测两前期热点板块短线要回避
此前受俄乌地缘、供应链危机、多国高温干旱天气等外部因素,截止5月下旬今年能源价格已经涨疯了,更是成为煤炭期货和煤炭开采板块近期加速大涨的重要催化剂,但这种能源涨价局面向国内的蔓延,显然是现在全力落实稳经济的国内决策层不能容忍的,发改委在5月25日已出台明确打击煤炭领域经营者哄抬价格行为的文件,处罚力度非常严厉。而27日又召开煤炭中长期合同电视电话会议,会议指出煤炭中长期合同是煤炭保供稳价的“压舱石”,要求供需企业要严格执行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工作规定和价格政策。
简单说,发改委要求煤炭供需企业严格根据之前制定的中长期合同价格来交易,而不要随行就市涨价。虽然天然气、煤炭、石油的定价权基本都在国外,国内政策的影响力难以改变外部大事,但对能源价格的趋势上行仍是重要的干扰因素,投资者需注意市场涨价与政策抑价对股市板块表现中的节奏影响。
此外,这个周末,新冠检测领域的腐败大爆发,涉嫌泄露病毒、违规稀释样本、甚至不做检测直接给阴性、假阳性报告结果等刑事案例集中出现,这对新冠检测概念可能造成短线的重大打击,也需规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