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终于分化,但A股反弹的宏观和热点环境仍在强化
发布时间:2023-01-11
摘要: 1月10日,三大指数全天走势分化,在新能源车和芯片带动下,创业板依旧强势,但沪指……

1月10日,三大指数全天走势分化,在新能源车和芯片带动下,创业板依旧强势,但沪指未能延续红盘。从市场层面看,在元旦五连阳后,成交一直在8000亿上下徘徊且离春节越近,内资撤退但外贸疯买的市场,出现分化实属必然。但在人民币汇率预期连续回升(吸引大量外资买A),而地方两会和部委不断带来经济复苏和行业热点政策预期下,反弹行情被认为并没有受到破坏。

一个是,10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主要银行信贷工作座谈会。会议要求,各主要银行要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适度靠前发力,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精准有力支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薄弱环节。

简单说,一行一会要求银行从现在开始就要针对性扩大放水,在支持2023年形成更多重大项目投资和政府采购的实物量上,迅速见到成效。而从金融监管层对放水的主要方向来看,仍是延续经济工作会议等重大会议的定调。

包括:延续发挥好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和财政贴息政策合力;继续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科技创新再贷款、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要落实好16条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等优惠政策;当前还要全力支持重点医疗物资生产保供企业的合理资金需求。

就是说,促线下消费复苏、楼市保交楼及销售改善、机械设备更新、清洁煤炭扩产、交通物流促恢复正常等,是放水扶持的重头。意味这几个行业在2023年的政策环境会非常友好。当前虽然有的行业已经反弹了不少,但接下来还会有个业绩改善阶段载推动新的行情。

实际上,金融监管层对信贷投放规模和重点投向的态度,在12月份金融数据中已经充分体现。据央行也在10日公布的12月金融数据显示,12月份M2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11.8%,前值12.4%;12月社融1.31万亿元,前值1.99万亿元;12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4万亿元,同比多增2665亿元。

整体看,12月金融数据整体偏弱,社融同比跌破10%(受债市拖累,影响偏短期),但信贷数据好于预期,结构上延续11月。具体来看,依旧是制造业和基建投资支撑了信贷投放。而房地产市场仍未明显好转。考虑到12月政策大招均集中于房企资产负债表修复,需求侧刺激加码力度仍不充分,叠加疫情影响仍大,居民中长贷走弱也符合预期。

但展望后市,信贷“开门红”可期。一方面,疫情影响减弱,多个经济大省已度过疫情高峰期,生产和需求均有望回暖;另一方面,一季度是历年的“信贷大季”,信贷占比达全年40%,我们重申,在专项债前置发行、政策发力稳信贷下,基建、制造业、房地产、消费和小微企业等均为受益方向。

另外,世行大幅下调全球GDP增速预测,而中国市场被认为将独好。世界银行10日发布最新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将2023年全球GDP增速预期从去年6月份预测的增长3.0%下调至1.7% 并警告存在全球衰退风险。

按世行的预期值,这将是继2009年和2020年的经济衰退后,近30年来全球增长速度第三低的一年。实际上,新年伊始,资本市场对今年欧美主要国家将陷入经济衰退的探讨声和担忧声就呈日渐放大之势。世行也预计美国2023年GDP将仅增0.5%,而去年6月预测为增长2.2%,而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前景预期尤其黯淡,因为它们正努力应对沉重的债务负担、疲软的货币和收入增长,以及企业投资放缓。而这对全球资本市场可能带来新压力。

不过,与海外经济衰退担忧相反的是,无论国内机构还是华尔街大行,均非常看好2023年中国经济将恢复到5%、甚至6%的增速水平,相应地这带来了今年人民币强烈的升值预期,以及人民币资产受到疯狂追捧。先有高盛说今年能再涨15%,而大摩更认为2023年中国股市表现将会是全球最佳。因此,世行的这个包括在加剧衰退担忧的同时,也会强化A股市场对外资的吸引力,这对当前跨年反弹行情向中期趋势上行演化,极为有利。

热点方面,一个是,以阿里和蚂蚁再获官方肯定为标志,平台经济概念预期完全改观!

1月10日,杭州市政府与阿里巴巴签订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支持平台经济具体措施已在制定中,同日,杭州市委书记刘捷还调研蚂蚁集团等企业。

可以看到,杭州市对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都给予了高度评价,称阿里巴巴为杭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并对对阿里巴巴集团长期以来扎根杭州、奉献杭州表示感谢。杭州市领导并称现在对杭州和阿里都是难得的战略机遇期、政策窗口期、发展黄金期。政府将坚定不移支持阿里巴巴健康高质量发展,全力支持阿里争当创新发展的引领者、融合发展的支撑者、规范发展的示范者。

尽管地方政府对阿里和蚂蚁的评价都是事实,但自从中央三年多前启动对平台经济的整顿,并终止蚂蚁上市并重罚以来,这是政策层面首次高调赞扬平台经济。而其重要背景,除了顶层在去年的多个重磅会议上已重新肯定平台经济,具体到阿里和蚂蚁来说,负面问题也已经盖棺定论解决完了。周末,银保监会郭树清说金融平台公司基本整改完成。而央视对话阿里老大张勇,张勇表态与国家目标一致。蚂蚁也披露积极改组董事会,引入独立董事、推进与阿里的隔离,创始人马云都放弃了实际控制权,表决权只剩下个位数。同时马云也不再是恒生电子的实控人。

这一系列微妙的变化代表阿里和蚂蚁已经完全摆脱了反垄断审查嫌疑,而重新迈入发展、创新、扩张的新阶段。平台经济在股市的预期看法也是为之完全改观。

另外,汽车产业链10日午盘全线爆发,即便利好被辟谣,但基本面改善预期仍在。

原因是当天有消息称,北京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牌照购买会完全放开,但燃油车限号会变严格,这被认为有利于加速今年新能源车的渗透率。但就在10日晚,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判断此传言或为假消息。崔东树表示,全国的限购政策趋于宽松,但北京短期之内很难开放汽车限购政策,目前还没有做好从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移的措施,且特大城市目前拥堵情况仍然比较严重,道路管理仍有待提高。

尽管利好传闻被间接辟谣,但市场对今年新能源车市场保持高增看法依旧。从中期看,一线城市对汽车的限行、车牌的限购等极大约束了消费潜力的释放,在2023年有松动、甚至大幅松绑的可能性,也成就了汽车板块中期趋势向上的想象空间。

9日晚,一条关于巴菲特减持比亚迪的消息,在10日早盘一度给市场造成杀伤,但午后比亚迪和宁德时代突然大爆发,带动整个汽车板块超级反转。主要就是受两个传闻的刺激:一是有“巴菲特传人”之称的知名投资人李录在其微信朋友圈提到“除了自动驾驶,比亚迪正在取代特斯拉成为全球新能源车技术领导者”。第二个就是上述所谓的“北京的车牌照购买会完全放开”,进一步刺激了炒作情绪。

但这种炒作也确有基本面支撑:去年12月份,国内新能源车销量达到64万辆,同比增35.1%、环比增6.5%。而乘联会预计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有望达到850万辆,渗透率将达36%。相比2022年的27.6%虽然增速略有放缓,但考虑到基数不同,绝对的增量规模依旧非常可观。同时,作为新能源车主要成本之一的锂电池材料已经步入持续降价的趋势,这有利于整车企业增厚利润,并有更大的降价促销空间扩大市占率。

标签:
股权项目更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