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面临更大不确定性:重点在稳就业、稳物价
发布时间:2022-04-11
摘要: 国际能源、粮食价格上涨,已影响国内相关商品的价格与供应,进而通过挤压小微、制造……

国际能源、粮食价格上涨,已影响国内相关商品的价格与供应,进而通过挤压小微、制造业的盈利/生存空间(叠加国内疫情),冲击国内的就业

国务院:稳物价,农资保供稳价、能源保障供应

4月7日,国务院经济形势座谈会强调“经济运行面临更大不确定性和挑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主要是稳就业、稳物价”。而稳物价的重点,国务院聚焦在了农业、能源二者之上,油气价格经由供需失衡+俄乌冲突引发的多轮炒作,几近翻倍;而联合国粮农组织3月份的食品价格指数连续第三次创下历史新高,较去年同期跃升34%。虽然国内油气、粮食价格基本上还是“非完全市场化的指导价”,但也已经在实质上冲击了下游制造业,尤其是没有议价能力的小微企业,而后者恰恰是创造就业的主力军,4月6日的国常会就已经加大了“失业保险支持稳岗和培训力度”,显示决策层对“可能增大的失业压力”有了很大的警惕性,后续会有更多“稳增长、保就业”政策出台。

联合国:国际粮价在已上涨75%后或再涨22%!

拜登可以祭出“史上最大规模抛售石油储备”来“暂时缓解美国中期选举之前”的油价。但似乎找不到抑制粮价飙升的办法!那些需要大量进口能源和食品的弱小国家已经出现混乱,这种乱象的扩散,则将威胁已经不那么“肯定的”全球经济复苏3月份国际粮价较2月环比上涨12.6%,是14年来最快的月度增速,几乎是之前创纪录的月度涨幅的两倍。而在3月上涨之后,全球粮价已经连续七个季度上涨,是自2008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而自2020年中以来,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全球物价指数累计上涨了约75%,超过了2008年和2011年全球粮食危机时的水平。联合国警告,若俄乌危机持续,由此产生的全球粮食和饲料供需缺口,或使国际粮价在本已非常高的基础上再上涨8%至22%。其破坏性值得高度警惕!

波动性陷阱:现在比1970年代石油危机更危险?

你可以印钱,但你无法印石油、铁矿石、小麦、大型油轮或其他船舶,以保证关键大宗商品的交付。在“1.8亿桶抛储压顶”之下,近期油价一度跌至俄乌危机以来的最低点。但前景却并不令人“放心”:在连续20个月出现供求赤字后,按“需求天数”计算,石油库存已经处于历史低点。随着若干年来,大宗商品生产商投资不足,大宗商品库存耗尽,市场失去了在小额供需冲击之间的平衡缓冲,从而加剧市场的波动性。这种波动性反过来又使大宗商品生产商的资产缺乏吸引力,资本继续远离该行业,使新的供应能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库存,被压制在较低水平。如今,随着美欧不断升级对俄国油气出口的限制,而OPEC+并不愿意在“原计划”的每月增加40万桶原油供应之外,再提高产量,全球油气的供给缺口将持续扩大,而据测算,市场每损失100万桶原油,布油价格就可能上涨20美元。这强化了高盛对今年下半年布油价格将达到125美元/桶的预测。从这个角度看,当前蔓延的全球能源危机所带来的风险要高于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

标签:
股权项目更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