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欧央行多位高官再度放鹰!称9月后会有更多加息。
欧洲央行管委会成员、斯洛文尼亚银行行长4日表示,俄乌冲突对物价的影响比对GDP的影响更明显。其预计在9月加息后,欧央行可能会在第四季度进一步加息。而爱沙尼亚央行行长3日更表示,欧央行应在7月加息25个基点,在9月份继续加息50个基点。
在欧央行高官连续放鹰后,货币市场加大了对欧洲央行年底之后收紧步伐的押注,目前市场预计欧央行到2023年6月将加息近200个基点。
此前的6月下旬,美联储超预期加息让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美股接连大跌。而欧央行官员的放鹰,预计对在经济、通胀和货币政策基调上与美国都非常接近的欧洲股市,也是一重大利空。要警惕欧股跟此前美股一样陷入震荡下跌中。
对A股市场来说,虽然欧洲股市对全球资本市场的传导影响,对A股的间接波及远不及美股,但欧央行的紧缩论调仍对A股有负面冲击。
好在,一是欧央行官员的表态还不是盖棺定论,欧央行最后会否执行鹰派货币政策变数还不小。更重要的是,A股最近一直在走独立行情,欧股如果继美股之后也陷入悲观预期中,恐怕也会进一步强化海外资本涌入A股避险的预期,而这一预期占主导的概率更大。
国内方面,在连续数日开展千亿逆回购操作后,7月4日央行开展了仅仅30亿元的逆回购操作。
分析称,这是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国常会反复强调的“不搞大水漫灌”。因30亿元的操作量是今年最低位(上次央行小额逆回购操作还是2021年1月26日的20亿元)。
但也无需担忧流动性过度收紧。
虽然季末效应已过,但央行减少投放不会改变流动性充裕的状态。不久前央行行长易纲才表示“保持M2和社融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而且2季度以来的流动性宽松,某种程度上得益于“经济低迷”环境下,实体被动储蓄和融资不足,而非完全是央行主动投放所致,因而央行“阶段性”减少投放并不会改变流动性宽松环境。实际上,近期出现的开发性政策性金融工具、金融债等,开始承担更多的“精准投放”稳增长职能。
相比于上述内外两个宏观流动性收缩的不利消息(它们对股市流动性预期只是间接影响),更值得关注的是今后外资可以通过ETF直接进入A股市场的利好消息。
7月4日,ETF纳入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正式启动。沪港通、深港通和港股通分别有53只、30只和4只ETF产品纳入。
众所周知,沪深港通已经成为北向资金投资A股的重要渠道(这些年累计净买入1.7万亿元)。ETF品种的纳入将进一步放大外资进入A股的通道,在海外市场纷纷在紧缩货币政策冲击陷入剧震背景下,这会增强对外资到A股来避险的吸引力,A股的独立性行情也将更有保障。
相较于股票而言,ETF具有两个显著的优势:一是ETF持仓标的分散,投资风险更低;二是ETF透明度更高。所以,ETF纳入互联互通,有望吸引更多北上资金布局,这无疑为境内ETF市场拓宽长期境外资金来源,提升境内ETF在国际资本市场的影响力。
从ETF分类来看,在首批纳入互联互通的83只沪深ETF中,宽基ETF共25只,覆盖了主要的宽基指数(包括沪深300、中证500、创业板指等)。行业主题ETF共58只,覆盖了A股市场的主流赛道,主要包括:新能源、医药、消费(食品饮料、家电)、金融(非银金融、银行)、国防军工、TMT等板块,其中金融板块规模最大,占行业主题ETF总规模26.36%。
据悉,首批纳入互联互通的ETF主要布局A股蓝筹权重和赛道股,这有望夯实资本市场价值投资理念,强者恒强的格局或进一步强化。从细分板块来看,食品饮料ETF、新能源车ETF等港股市场稀缺品种或迎来增量资金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