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月3日电(记者白建峰)为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综合管理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服务作用,坚持“早发现、早识别、早干预、早转诊”今天,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了《关于做好新冠肺炎重点人群动态服务和“关口前进”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要求在基层建立牢固的保健防线。要关心疫情防控一线人员,如基层医护人员,通过科学安排班次轮换、临时招聘、组织二三级医院分配、互助支持等方式,确保基层医护人员在岗率和基本诊疗服务秩序。按照服务人口15%-20%的标准,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中成药、退热药、止咳药、抗原检测试剂盒,配备新冠肺炎感染对症治疗,确保机构的可用性始终保持在2周以上。根据实际情况,各地及时将新冠肺炎感染小分子药物的治疗分配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上级医院的指导下能够进行社区医疗。
加强重点人群保障联系。县(市、区)要加强基层人力组织调度,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作用,组织动员村(居)民委员会及其公共卫生委员会、社会组织、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以街道和乡镇为单位。、包户、包人等方式明确了网格中65岁以上老年人、孕妇、儿童、残疾人等关键群体的联系服务保障团队。各地要向老年人、基础疾病患者等重症高危人群和困难儿童发放“健康包”,包括一定数量的退热药、止咳药、感冒药、抗原检测试剂、口罩、消毒用品等。
主动为关键群体提供动态服务。充分发挥家庭医生联系群众、积极服务的作用,为重点人群提供实际的红、黄、绿标志健康服务,做到“六个落实到位”:以街道、乡镇为单位,明确各社区网格保障团队落实到位;完成三类重点人群调查分类,建立台账落实到位;24小时通过机构和家庭医生联系咨询电话,告知重点人群或家庭落实到位;通过多种方式,黄色和红色标志关键人群每周联系不少于2次和3次;动态掌握红色标志关键人群的基本疾病和健康状况;及时指导和处理关键人群感染新冠肺炎或基础疾病加重的情况。
扩大吸氧和血氧监测服务。各地应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机构配备适当数量的氧气袋、氧气瓶、氧气机等设备,确保及时为门诊患者、家庭治疗患者和养老机构老年人提供氧疗或氧气灌装服务。增加指夹脉搏血氧仪(以下简称指氧仪)的数量,确保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中心至少配备20个,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中心至少配备2个,及时监测医疗和住院患者的血氧饱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