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及经济下行对消费端冲击明显。2022 年我国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环比下降 3.5%,同比下降 1.9%;其中,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3.5%,为2020年8月以来首次转负。
博览财经分析认为——
●消费端持续疲弱的主要原因是疫情管控升级及消费能力不足。
●当前疫情拐点将近,此前因疫情受损严重的行业将迎来显著超额收益,消费修复行情值得关注。
●政策暖风频吹有望继续提振消费,消费板块有望迎来得到进一步提振。
为何消费持续承压?
(1)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之下,线上线下消费均受到明显抑制
本轮疫情确诊人数多、波及范围广、影响程度大,进入到3月份,特别是到4月份以后,国内疫情防控的要求和严厉程度更强,线下消费受到抑制。
特别是本轮疫情主要集中在中国经济中心长三角地区,“江浙沪”等地区物流受阻,线上消费也受到明显抑制。
(2)消费能力不足进一步压制消费复苏
疫情之后,我国经济虽然快速恢复,但 GDP 两年复合增速水平较疫情前仍有显著下降,居民收入也受到显著影响,当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仍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从结构上看,收入水平越低的人群收入增速下降幅度也越大,而高收入人群收入增速的降幅相对更小。但一般而言,收入越高的人群边际消费倾向越低,不足以支撑消费的持续增长;而低收入人群边际消费倾向虽高,但由于收入过低,也无法支撑消费的增长。两个群体收入增速均下降则对消费产生更大抑制。
疫情拐点后前期受损行业反弹空间有多大?
(1)近期疫情反复,但是拐点将近
从持续时间、波及范围和确诊人数看,本轮疫情基本上是自2020年初武汉疫情之后最为严重的一次。以确诊人数为例,截至4月22日,全国本土累计确诊和无症状感染者超过50万例,为首轮疫情以来最大规模。
不过,从新增七日移动平均数据来看,无症状当日新增和确诊病例已出现拐头向下之势,国内本轮疫情拐点或将近。
(2)历次疫情拐点出现后,疫情受损严重的行业将迎来显著超额收益
从2020年以来,共有6轮疫情冲击(本轮为第六轮,从今年2月份开始)。梳理历次疫情数据发现,从新增病例数量见顶,到新增病例清零期间(第五轮未清零,以单日新增最小值为结束),酒店餐饮、旅游及景区、交通运输和商贸零售等疫情受损行业的超额收益较为亮眼。
从超额收益率来看,困境反转各行业相对沪深300的超额收益的中位数在1%到13%之间(剔除特殊政策影响,如第三轮疫情时期“就地过年”政策对交通运输和商贸零售产生较大影响),其中餐饮酒店和旅游景区行业反弹确定性更高,反弹空间也更大,约为10%左右。
政策暖风频吹有望进一步提振消费
4月13日,国常会部署了一系列促进消费的政策举措,助力稳定经济基本盘和保障改善民生;
4月18日,央行和外汇局联合发布23条金融支持举措,明确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加大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住宿餐饮、批发零售、文化旅游等接触型服务业及其他有前景但受疫情影响暂遇困难行业的支持力度。
4月19日,发改委明确将推动出台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政策文件,努力稳定当前消费,综合施策释放消费潜力。
决策层的一系列举措使得消费情绪面得到一定的提振,消费板块近期出现回暖。数据显示,消费板块自3月14日创出阶段低点后,截至4月20日收盘累计反弹近5%。
当前在疫情的影响下,促消费政策的结果似乎不够理想,消费需求仍然疲弱。不过从提振消费、稳增长等多个角度出发,当疫情逐步好转后,决策层对于消费行业的政策将会进一步加强。随着消费场景逐步修复,需求有望得到释放,酒店餐饮、旅游景区、体育和食品饮料等大众消费板块有望得到进一步提振。